学术活动
榕小蜂:从基因到形态我们知道多少
2009-10-26
来源:科技处 点击次数:主 讲 人:黄大卫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
时 间:10月26日 (星期一) 9:30 am
地 点:首师大国际学术报告厅(电教楼三层)
主 办:生命科学学院
主讲人介绍:黄大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,兼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,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、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、《昆虫学报》主编、亚太地区昆虫学会常务理事、国际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全球生物分类倡议协调机制成员。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,获理学学士学位;1985年、1989年分别在动物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;1991-1992年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后研究;199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合作研究。1994年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。研究方向:生物系统学、昆虫分子生物学(基因克隆等)、分子系统学(用基因序列数据推断系统发育)、协同进化(从形态、行为和分子等方面进行研究)和生物技术(基因表达、高效能基因点突变技术)。到2005年2月,出版3部小蜂总科(昆虫纲,膜翅目)分类学专著,1部支序系统学理论专著,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(SCI论文40多篇)。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(生物技术),申请发明专利3项(包括一项国际发明专利)。先后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,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、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,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。目前,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,在读10名。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2004-2007):基于形态、行为和基因性状的榕小蜂身份识别与协同进化研究。已经开展的工作涉及榕小蜂分类学、行为生态学、分子生态学分子系统发育、榕树与榕小蜂协同进化。未来开展的工作有:基因转移、基因渗透,物种的基因编码,生物信息学(只涉及基因序列对比的理论与方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