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术活动

学术活动

新中国文艺创作中的“朝鲜叙事”与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

 

主讲人:华盛顿大学东亚系学者马钊

 间:6月25日(周二)下午14:30-17:30

  点:文科楼602室

  办:文化研究院

讲座内容:

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认为成功的战时政治宣传必须煽动对敌人的仇恨,维护与盟友和中立国之间的友谊,并瓦解敌人。在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”开展初期,中国共产党政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,就是如何消除普通大众中广泛存在的对朝鲜的歧视和蔑视态度,即内部文件中反复提到的“高丽棒子”问题。本文关注于普及中朝同盟的政治宣传工作和文艺创作中“朝鲜叙事”的建构之间的关系。“朝鲜叙事”塑造了一系列无助的老人、绝望的妇女、和受创伤的儿童的朝鲜人形象,而年轻的志愿军战士被描绘成勇敢、富有同情心的、且大公无私的英雄,成为朝鲜国家与人民的拯救者。文艺创作中的“朝鲜叙事”用“阿妈妮”逐步取代了“高丽棒子”,建构了国家语境下的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想象,有力地支持了当时的政治宣传,将中国塑造成东亚弱小邻邦的保护者,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柱、亚洲乃至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坚强后盾。

主讲人简介:

马钊,历史学博士,2007年毕业于约翰×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,现为华盛顿大学东亚系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助教授、本科教研室主任,历史系中国近代史客座助教授。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、法律社会史、妇女与性别文化、建国初期的政治动员与社会文化改造等。

 

分享

顶部